《武威人说话自带“加密功能”?凉州方言的艺
2025-08-18
极度坦诚的凉州人都很可怕很有文化,当你接触的人多了你就会发现,真正的凉州高人永远都是上来就对武威老乡非常的坦诚,但是你千万不要把它当做傻瓜,他是在用真诚淘汰那些不同频率的人……
武威,古称凉州。这座被历史镌刻为“西北首府、河西都会、天下要冲、金天奥区”的城市,承载着千年的凉州文脉。然而,当“直爽”的地域性格被误解为“口无遮拦”,当玩笑的边界在粗俗中失守,武威人的语言艺术正面临一场无声的危机。那些打着“耿直”旗号的“低级玩笑”,不仅让沟通的桥梁断裂,更让凉州文化的雅韵在当代蒙尘。
说话,本应是心灵的共鸣、智慧的交锋,是流淌在唇齿间的艺术。但行走在武威的街巷,或浏览本地网络空间,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茶摊上,一句“瞎怂”脱口而出,看似是老友间的调侃,却让旁人尴尬不已;酒桌上,劝酒者以“感情深,一口闷”为名,用强灌的酒杯绑架情谊;社交场合中,不分男女老幼的荤段子,让严肃话题瞬间沦为笑料的陪衬;甚至公共讨论里,部分武威人用方言包装的低俗梗,将地域文化标签化、污名化。这些“低级玩笑”,看似是直爽性格的流露,实则是对语言艺术的漠视、对他人尊严的践踏,更是对凉州文化“大气而不失雅致,包容而不失分寸”精神的背离。
武威人为何陷入“没边界感”的困境?究其根源,是文化认知的错位与传承的断层。有人误将“直爽”等同于“粗鲁”,把“接地气”混同于“低俗化”,将调侃他人当作彰显“江湖气”的资本。
殊不知,凉州文化的基因里,从来不曾有“低级笑话”的容身之地。从清代学者张澍在《凉州府志备考》中严谨考据的治学态度,到雷台M1铜奔马折射的工匠匠心;从鸠摩罗什在凉州译经时“字字珠玑”,到姑臧紫山(凉州莲花山)的文化交融——凉州先民早已用行动证明:真正的武威人,既能持戈守边关,亦能执笔写春秋。如今的“低级玩笑”,恰是割裂了这份文化血脉的产物。
更让人无奈的是,凉州(武威)人爱“面子”如命,却常常在言语上“拆台”。酒桌上,为了显示自己“够意思”,不惜拿朋友的糗事当笑料,甚至用刻薄的调侃博众人一笑。殊不知,这样的“玩笑”早已踩碎了对方的体面,让原本的热络氛围瞬间降至冰点。正如老话所说:“打人不打脸,骂人不揭短。”武威人深谙此理,却常在“嘴上痛快”时忘了这茬。
少一点调侃,多一点真诚。“啊呀,开个玩笑而已,怎么就生气了呢,真是开不起玩笑。”这类话,应要少言少语。说话的艺术,在于拿捏边界,在真诚与尊重之间找平衡。
武威人的“低级玩笑”,恰是少了这层分寸感。若能将那份直爽裹上一层温柔的糖衣,把“莽撞”的关心换成得体的问候,把“拆台”的调侃变为真诚的鼓励,或许,这座江湖气的城市,会多几分让人如沐春风的人情味。